旅游攻略

返回首页旅游攻略 正文

蚌埠旅游历史文化

2013/7/24 0:00:00 作者:匿名

    每年去蚌埠旅游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清楚蚌埠旅游历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蚌埠历史文化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涂山一带曾是原始社会后期涂山氏聚居的地方。涂山脚下的禹会村,据说是当年治水英雄大禹大会诸候之地。至今这里仍流传着大禹治水三楚人抱璞石-卞和洞。太原到安徽旅游的朋友出发前,一定要了解蚌埠旅游历史文化;下面是山西旅游热线为您准备的蚌埠旅游历史文化。    
    过家门而不入的许多动人事迹。荆山的卞和得到和氏璧,为献与楚王,竟历经三朝,被削双足,可歌可泣。同时,因蚌埠北为淮河冲击平原,南为低山丘陵,淮河一天然屏障横贯中间,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瑞雪白乳泉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的决胜战役垓下之战就发生在固镇县的濠城集,这里至今仍流传着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传说故事。蚌埠东郊的曹山,据说因三国进曹操曾驻兵于此而得名。东鲁山、西鲁山则是同时代鲁肃屯兵处。到了南宋,淮河成了抗金前沿阵地,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著名诗篇。元末朱元璋在濠州(今凤阳)起兵后,其子朱沐英也曾在蚌埠市区东郊锥子山练兵,至今山上仍有当年点将台、饮水池等遗迹。明代开国元勋汤和葬于曹山南麓,其墓“东瓯王墓”现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秀丽的风景和便利的交通,曾吸引过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梅尧臣等都在此留有诗作。在近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宋玉琳、程良又成为蚌埠人民的骄傲。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世界十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又称蚌埠会战)就发生在这一代。
    历史名山,兵家要地,帝王之乡,人杰地灵,是蚌埠鲜明的文化特色。这座兴起于上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的城市其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禹文化、花鼓灯艺术、双墩古人类文化等领衔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资源集中在此,一代风骚的帝王文化、享誉世界的民间文化、与代表人类古代文明成就的远古文化和谐共生,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极其少见而珍贵的。
帝王故里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的第一个朝代,它的缔造者禹和启皆出自以涂山为中心的蚌埠地区。在这里,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后一个首领大禹结婚、生子、会诸侯,开启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大幕。  
    蚌埠是汉高祖刘邦决战项羽成就帝业的历史重地。在蚌埠市固镇县壕城境内的垓下遗址(史称霸王城),楚汉两方决一死战,霸王败走乌江,刘邦掌控中原,谱写出一段伟大的历史。 
    蚌埠在1947年以前归凤阳管辖,凤阳则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成长、出家、投军的故乡。

蚌埠旅游必看提醒
蚌埠市旅游禁忌:
    解放前由于社会不宁,市民谋生艰难,加之传统习俗中的各种迷信观念影响甚广,禁忌在人们的节日、婚丧、生活、贸易等方面均有存在,其内容多与淮北地区相似。唯淮河船民因生活在水上,禁忌比城乡人家严格而独特。山西旅行社的游客可以了解一下。
1.太原到蚌埠旅游的朋友不能坐船头,否则生意受阻不顺利;妇女不能跨船头(河北帮不忌讳)。买锅不能空锅上船,锅内应装豆腐等食品。2.船家讲话对许多字音忌讳。对姓陈,改口称“掂不动”或“耳东”,“盛饭 ”为“装饭”,以避开沉船的“沉”音。称“帆”为“篷”,“翻舱”为“转舱”,以避开翻船的“翻”音。“翻船折桅”是船家忌的咒语。另外为图吉利,还把饺子改称“弯弯顺”,面条称为“钱串”。3.船家不外借发面头(酵头),不借给别人火,怕自己家的“发势”、“旺火”被别人借走。4.船家洗被、晒被、套被,不能在别人船上,忌“被”的谐音“背”,会使别人背时而不走运。5.大桅杆尊为“大将军”,小孩如在旁边解小便,大人须烧香磕头,祈求恕罪,否则孩子会生病。大桅杆断了,将预示船上当家人有大难临头。若遇此事,当家人磕头烧香许愿,以求神灵保佑。6.农历逢七不动针,认为针是戳“财神爷”眼睛的东西。阴历逢六不动剪子,认为剪子是败家的乌龟。除夕晚上至正月十六,用红纸封剪子。
相关攻略
相关线路
相关咨询

山西旅游热线手机版-u035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