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去承德旅游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清楚承德旅游历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承德原名热河,她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燕国在这一地区设置过郡一级的地方政府,秦以后历代也曾设置过地方政府。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直到清朝初年,现承德市区所在地仍只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叫热河上营。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这就是“承德”名称的起源。此后承德逐渐发展成“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但从咸丰继位(1851年)始,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承德日渐衰落,满目荒凉。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成立热河特别区。1929年成立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承德市由衰落转入新生。1993年7月原承德市与承德地区合并。
太原到河北旅游出发前,一定要了解承德旅游历史文化;下面是山西旅游热线为您准备的承德旅游历史文化。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这里曾发现的石斧、网坠、陶鬲等丰富的历史文物,就是他们在这里劳动生活的遗迹。
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
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理在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特别是著名的兴隆农具铁范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的。
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朝后,热河的地理位置日益重要,这里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由于这里的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既可消夏避暑,又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于是清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工程才告结束。
山庄建立后,清朝曾有7个皇帝在此驻跸。清代康、乾年间,是山庄和外八庙的兴盛时期。帝王们在此消夏理政,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随着清王朝的国势衰弱,鼎盛一时的山庄和外八庙开始败落。1976年,国务院批准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整修工程第一个十年规划》,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得以大规模整修。
人文
承德历史也称热河,有特定的地域文化、深厚的底蕴。承德是亿年以前侏罗纪世界生物发祥地,也是承德历史底蕴中浓重的一笔。
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热河地域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至今已经五千多年。在新石器后期氏族社会转化时,即游牧民族从蒙古高原沿河流进入平原区过渡农耕生活,都曾经在热河地带经过,这里是人类进化、发展的转折区域。这一时期应称为燕山文化,与赵文化成为现河北的历史主体文化。 承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二百年的陪都,汇集过各民族王公大臣的朝王之所。现存有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集中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原儒文化、是个被国人和业内人士看好的收藏宝地。近日,已着手建立了初级的地摊市场,建立了承德古玩城,市收藏家协会与民族民俗博物馆联手在热河都统府旧址筹办热河古玩城,也包括艺术品超市。
民间艺术品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全世界重点文化保护的课题。我市的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中原儒文化和多民族交融的民风民俗、自然资源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宝库。
在挖掘、整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有效地利用、扩展为产业化效应是文化产业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承德市近年来已经成名的丰宁藤氏布糊画、崔晓立凿铜、雕塑、李钟奎的木雕、张冬阁民俗装饰画,泥人、根雕、竹编、核桃雕,以及享誉全国的摄影、绘画、书法等门类都有大量的重量级艺术家及其作品问世,扶持文学艺术家的创作和市场化是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承德旅游行程推荐
承德二日游
线路特色:经典皇家园林二日游
线路设计:D1避暑山庄D2磬棰峰→蛤蟆石→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
D1:游览世界上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太原到承德旅游的游客游毕后到承德繁华的素有“乾隆一条街”之称的南拔子大街参观购物。
D2:山西旅行社的朋友凌晨登上形状奇特的棒槌山观日出(门票及往返缆车共46元),游览磬棰峰、哈蟆石,下山后依次游览外八庙中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陀宗乘之庙、有"小扎什伦布寺"之称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宁寺(三个寺庙门票均为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