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返回首页旅游攻略 正文

阳曲旅游景点推荐

2013/8/14 0:00:00 作者:匿名

   阳曲县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忻州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扼晋要冲,太原门户。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低平。东临盂县,西连静乐县,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东北与定襄县交界,东南入寿阳县毗连。境北系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因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农必争之地。请看以下详细的介绍。

一、不二寺
    不二寺,亦称不二禅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县城大运路东侧。一九八五年在全市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金代建筑,寺庙始建于北汉乾祐九年(公元956年),宋、元、明、清各代都有重建或重修。一九八九年,由原址阳曲县小直峪村搬迁到县城,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二零零六年六月二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悬泉寺
     始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南朝梁时已有此寺。历代规模不同,屡有修建。寺分为上院、下院。上院七佛寺己毁,仅存唐初摩崖石刻岩画一处及题记和原建筑遗址。下院悬泉寺,现有正殿、地藏殿、观音堂、七佛洞、龙王庙、伽蓝殿、经0等建筑。寺内有明代泥塑8尊、明代铁铸像11尊、壁画6平方米、铁钟l口、铁磬4口,明、清碑刻11通。另外还有千米二层古栈道,傅山隐居研医处等。
三、辛庄开化寺
    坐落于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创建年代不详,为避水患,于金皇统年间(1141—1149年)移至村东北。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为明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东西垛殿、天王殿、斋堂、厢房等。 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内均有塑像。
四、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共由三座塔组成,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均为元代建筑。东塔为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塔,塔为三级密檐式,平面八边形,高约7米;中塔为史公仲显墓塔,为五层八棱墓志铭石塔,高2.9米,是元大德九年(1305年)也先帖木儿为纪念其父史仲显所建;西塔为也先帖木儿其弟拜延帖木儿墓塔,为三级密檐式,平面八边形,高约7米。
五、阳曲大王庙
    大王庙是藏山神晋国大夫赵武的行宫,现庙内建筑仅存大殿,据脊檩题记,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边长9.7米,平面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墙下建须弥座,下有青石包基。四周施单翘单昂栱,补间斗栱各一朵。殿内梁架前后内额与四椽袱构成井口方梁,纵横摆在稍间的中间,四角用三层抹角梁与斗栱层层挑起井口梁,下饰垂梁柱,构成“悬梁吊柱”,因此也称为“无梁殿”。殿内山墙上有出行、回宫图,后墙有尚膳、尚服壁画80余平方米,沥粉贴金,为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六、青龙古镇
     青龙镇的整个建筑群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古镇南北长5华里。镇南头弯道形建筑群为龙尾;镇西弯形建筑为弯曲向后蹬的龙的右腿;镇东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为龙的左腿。因此道向河边,恰似龙爪刚露出水面;风水坡弓形旧道是龙的右前腿;龙王庙弯曲的坡道是龙的左前腿,下街是龙脖,大十字是龙爪;河坡是龙头,五里长街为龙身,龙头上河神庙等两处庙宇的水井为龙眼。镇东一条大河由南至北滚滚而去,远远望去,青龙镇犹如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起。

美食推荐:
    1.折饼:俗名"黄儿"将硬黄米加少量黄豆、玉米磨成粗面,以温开水和软,置热炕发酵,加适量碱、少量糖,搅成糊状,舀入黄儿 (中间微高,周围较低,边沿有凹 沟的圆形铸品),以温火烙制,只烙一面,待熟,将饼折成半圆形,故名折饼。色泽金黄,松软多孔,香甜适口。     2.拌烂子:将土豆洗净擦成丝,以白面或莜面、高粱面拌起,锅开后摊于箅上,待熟稍凉,以葱、姜、蒜素油炒之,烹香适口,别具风味。不但城乡居民喜欢,各饮食摊点也很受顾客青睐。
    3.鲜玉米粥:掰鲜玉米穗,以礤床擦为糊状,锅开后置箅上蒸熟,食用时根据各自根据各自口味,加白糖或精盐。蓬松香甜,富有营养。
    4.团团:以玉米和少量黄豆,共磨成精面,以温水和起,放于热炕隔夜发酵,配碱适量,以发酵面无酸味、显甜味为准,以手捏成厚饺子皮形,包入小豆红糖馅,手捏成小圆团,上笼蒸熟,为过年农家必备之食品。食用时或蒸或烤,松软可口,香甜诱人。
相关攻略
相关线路
相关咨询

山西旅游热线手机版-u035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