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去甘南旅游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清楚甘南旅游当地特色是必不可少的。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是丝绸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藏文化的结合部,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资源的缩影,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秘性、多元性著称于世。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藏族文化古朴神秘,民俗风情浓郁独特,历史遗迹底蕴丰厚。太原到甘南旅游的朋友出发前,一定要了解甘南旅游当地特色;下面是山西旅游热线为您准备的甘南旅游当地特色。
少女上头
上头是藏族人民一种古老的风俗,甘南各地都有例行,而以夏河拉卜楞寺周围居民为隆重讲究。 上头是为姑娘成人举行的一种仪式,一般在正月初三举行,参与者是家族成员及其亲朋好友。通常情况下,姑娘年满十六岁就要上头。上了头就意味着姑娘已是成年人了,从此,她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允许恋爱、结婚。有的家庭还允许其另居,单独撑起门户。
上头从凌晨四点就开始了。至少有两三个儿女双全、温良贤惠的妇女被事先请来专门给姑娘上头。她们给她洗头,梳理,然后围拢在姑娘跟前,分别给她编小辫子。这小辫子视头发多少而定,少则数十条,多则数百根。每一根小辫都只有圆珠笔芯粗细,而且均匀、光洁。小辫中间还有一条比较粗宽的长辫。做完了头发,就该上发饰了,通常是把几块镶有珊瑚的大块银圈挂在头发上,再戴上松耳石坠的耳环和镶玛瑙的金戒指,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水獭皮边的锦缎面的藏袍,再缀挂上珊瑚、琥珀的小背牌和银盾、银元的长条毡牌。值此上头方算完备,上了头者一改往日小姑娘的朴素清纯、天真活泼,己成为一个浓艳雍容、举止大方的青年妇女了。此时,天已大亮,上头姑娘在未婚姐妹们陪伴下,挨家挨户、走亲串友,而亲朋好友家也会殷勤地款待她们,送礼物给上头姑娘,以表示祝贺,预祝她人生转折后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转古拉
藏传佛教信徒,尤其是老年人几乎人人手持嘛呢小经轮,不停地摇转,等同于诵经数遍。此外,藏传佛教的寺院外围或佛殿,经堂的外侧一般都建经轮,村子里也建有嘛呢经轮房。这些经轮的制作的形式、外观、大小,质量均有所不同,但里面一律装佛教经咒,用途都是一样的,因此统称为“经轮”。一般老年信徒平日习惯在清晨的往寺院,用手转动经轮,从右向左绕转寺院。拉卜楞一带称此习俗为“古拉”,原意为转圈。就象城里的老年人早里锻炼身体一样,藏族老人无论春夏秋冬皆要绕转寺院,有的长年累月,持之一恒。
嘛呢堆系
嘛呢堆系藏族原始信仰灵石的产物。虽然同属嘛呢堆,建于山顶者与平地者却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建于山顶上的嘛呢堆代表战神,人们一般称之为山顶嘛呢堆。所以,凡遇征战活动,出征者便聚集于山顶嘛呢堆周围,一边煨桑,一边围着嘛呢堆绕行,并不往地呼喊着前进的词语。人们边绕行边向嘛呢堆石 头、插嘛呢旗。
建于平地路口的嘛呢堆象征着诸多神灵永驻之地,所以,人们途经时,只要添加石块,或放一块骨头,一撮羊毛、头发等即可达到神灵护佑、成事顺利的目的。
“煨桑”
焚香藏语称“桑”,又称“煨桑”,将准备好的香料等物燃于火中,升起香烟,这是高原先民同高高在上的神灵沟通的方式。也许他们认为高高升起的香烟可以直达天上,到达神住的地方,可以将人间的美味传递上去。关于“桑”字,其本意为“清洗 、消除、断除、驱除”等。但同时“桑”也引伸出了祭祀献供之意,甚至在藏语中“煨桑”成了祭祀神灵的代名词。藏族地区几乎每家都要在早上举行“煨桑”活动,在火堆上焚烧柏枝,巴里,糌粑等物,就算完成了祭祀活动。
甘南旅游佳时间
太原到甘肃旅游去甘南的佳时间为夏季的6~8月。甘南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海拔差异明显,各地气候存在着很大差别。在甘南,常常是广袤的草原地带还是寒风习习,山顶白雪皑皑之际,东南部的舟曲已经是阳光明媚,鲜花盛开,五谷飘香。
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山西旅行社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到甘南,一定要切记甘南地处高原,草原、丘陵地貌遍布,而且天气多变,常有风雨骤至的时候。每逢此时,道路极为泥泞。且昼夜温差大,所以来甘南一定要准备好防寒衣服及雨鞋,以备不时之需。又因为这里地处高原,日照强烈,帽子,晴雨伞,防晒霜,太阳镜等防晒用品是甘南旅途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