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市境交通便利,处于太原经济圈节点,与孝义、介休共同构成太原经济圈次中心。汾阳是著名的酒都,闻名遐迩的汾酒、竹叶青产地、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阳。汾阳境内旅游景点不胜枚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下面是我们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旗舰店经理为大家详细介绍的汾阳旅游必看景点。
酒都杏花村
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得杏花村名不胫而走,虽然此杏花村是指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但这座位于汾阳市杏花镇西堡村、太汾公路北侧的小村庄,因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的产地而闻名天下。酒都杏花村始建于南北朝,是融“酒、诗、书、画、景”的现代酒城。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良好。这里的建筑多为仿古样式,值得一提的是酒史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座以酒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展出有各个时期、不同样式的酒器千余件,是研究我国酒文化的绝佳场所。
向阳匣景区
向阳匣又名三十里桃花洞,位于杏花村镇西30公里。该景区东起向阳匣谷峪口,西至与离石市接壤的黄栌岭底,全长15公里。向阳匣为一条狭长的山谷,两侧石壁峻峭,危岩高耸,中间为-古驿道。因其地形封闭如“匣”状,古称“向阳匣”;每年三月上旬,山桃花在石壁上竞相开放,彤红如霞。远远望去,两壁上的桃花丛在视角上产生凌空交错之感,想象中穿行若钻洞,故名“三十里桃花洞”。向阳匣大峡谷是古代汾州通往-唯一的古驿道,从汉晋起便为兵家必争的重要军事要塞。现有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齐长城、金锁关,1997年被列入“中国长城百关”。还有“小佛湾”、“大佛湾”、“黄栌岭”三个风景区。
太符观
在山西汾阳市城东北15公里上庙村。此观始建年代不详,金承安五年在此创建醮坛,刻立碑记,后经明、清修葺,始成现状。为道教庙宇,规模宏敞,布局疏朗,场面开阔。山门三间,有如精巧的牌坊,三彩琉璃团龙,镶贴在门外两壁,劲健有力,观内东西配殿各五间,悬山式屋顶,前檐插廊,东奉后土圣母,西奉五岳大帝,殿内悬塑满壁,塑像壁画基本完备,虽经几次重装,不失原作风格,表现后土圣母在文武侍从护卫下出巡的场景,造型艺术令人赞叹。
后土圣母庙
又称后土庙。在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栗家庄乡田村。因庙内供奉后土圣母,故名。后土圣母庙始建于唐,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现仅存正殿一座。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这里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就在于其壁画。殿内东、西、北壁有明代壁画74.7平方米,北壁为《宴乐图》,东壁《迎驾图》,西壁《巡幸图》,均为工笔重彩,沥粉贴金。
杏花村汾酒作坊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还保存明代酿酒所用的甑筒一个。作坊遗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化的传承,是一处十分珍贵的酿酒业实物遗址。
文峰塔
据康熙《汾阳县志》记载,该塔由明天启二年(1623年)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率众集资捐助而建。该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84.93米,为山西现存砖塔中高的一座。塔平面为八角形,青石须弥座,塔身为砖砌。内为空筒式构造。塔自下而上收分至塔顶,共13层,外廓每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栱组成的檐相隔。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廓式阶梯塔道相通。文峰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阳五岳庙
依据梁上题迹及碑文记载,金天得三年(1151年)重建,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五岳殿、水仙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五岳殿为庙内主体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由于平柱外移使明间扩大,次间缩小。明间置板门,次间置直棂窗。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皆用草袱作法,为原木稍加修饰而成。梁上有:“时大元大德拾年岁次丙午十月巳亥二十二日己未庚午时重建志”题迹。
汾阳关帝庙
原名关王庙,因庙内原有铸铁关羽骑马像一尊,故俗称为铁马老爷庙。据庙内题记可知,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以后各代均有修葺。庙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关帝殿及其偏殿、中殿及左右朵殿、献殿、东西配殿、藏经楼、斋房院、照壁等,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正殿为砖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加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殿顶为筒板瓦覆盖,正脊、垂脊均采用浮雕莲花琉璃脊筒,正吻、垂吻、戗吻均完好,脊刹为兽驮宝珠,背后题迹:“大明嘉靖二十四年五月建”。中殿与献殿采用勾连搭手法相连,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中殿为单檐悬山顶、献殿为单檐歇山顶。拱眼壁均采用琉璃块镶嵌,浮雕神采各异的龙凤图案。中殿脊刹后书:大明正德十五年重建。配殿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的廊房式,通面阔25.4米,通进深6米。庙内保存有明万历九年重修碑1通。
小贴士:
1.搭乘缆车时,请依序上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汾阳旅游时遇雨天、山路、险坡等应注意行路安全。
3.景区(点)游玩时,应严格遵守景区(点)设置的安全提示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