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返回首页旅游攻略 正文

新绛旅游美食攻略

2013/8/12 0:00:00 作者:匿名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每年从太原到新绛旅游的朋友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下面是我们山西旅游热线为您准备的新绛旅游美食攻略。
  
一、锅盔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所谓胡麻饼,就是在炉饼上撒些胡麻或芝麻者,也叫麻饼或称饼,新绛俗称锅盔。其实锅盔原来是指鏊烙成如锅盖大的,约有一寸厚的大饼。新绛锅盔色泽金黄,外焦内脆,层层多,到口酥,别具风味,因而赢得顾客竞购,不仅是本县城乡人民喜欢吃,外地游客也喜欢吃,有的游客还要买一些带回去,外地人都认为是美食,兰州人赞誉说比甘肃的有名的静宁锅盔还好吃。如今陶记锅盔已不见上市了,但陶记锅盔的烤制方法以及配料方法都已流传下来,用于烤制油酥三角,狗舌头,扭股连,股卷,糖饼,三角锅盔,仍为今人喜好之食,这些时人统称锅盔。
、鸡蛋烙饼
    饼在我国古代是各种面食的总称。《说文解字》说:“饼,面食也”。在火上烤或者烙的,统称炉饼。新绛炉饼种类颇多,当鸡蛋烙饼为佳。鸡蛋烙饼,当地俗称小旋,先烙好葱花饼,然后单面或者双面粘上鸡蛋即成。皮簿味香,油而不腻,食之无腥,为新绛县独有。特点:香、酥、软、绵,老少皆宜。
三、醪糟
    新绛传统小吃之一,取精制的糯米做成醪糟曲,然后用小铜瓢煮之,另加鸡蛋花、莲子、桂花、玫瑰等加热食用,味甘略有酒香,老少皆宜。
四、莲菜
    新绛县三林镇一带的莲菜种植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去泥洁白,藕节粗长,剖开洞眼均匀,且比其他地方的莲菜多一个孔眼。或凉拌,或煎或炒,入口脆美,极富营养。旧志有载,过去多为贡品或酒席佳品,行销周围各县,受到人们普遍赞誉。《河东民歌》有“新绛莲菜打路(销路)宽”之说。1986—1990年,县七五规划要求沿鼓水灌区一带,建成千亩莲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山西省蔬菜二线基地供给菜种之一。
五、泉掌豆腐
    《本草纲目》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深受群众喜爱。新绛县西北边缘的泉掌久负豆腐之乡盛名,历年不衰,常年作坊70余家。所作的豆腐鲜嫩适口,久煮不化,低脂高营养。行销周边各县。
六、羊杂烂
    “太原头脑西安泡,新绛羊汤也蛮好”。它与运城地区其它地方的羊汤、羊杂割不同,虽然同样是用羊杂做成,但不杂放豆腐、粉条。目前,县城尤以邱家杂烂有名。每天早晨顾客盈门,一抢而空。羊肉、羊油、羊血、羊汤,含有较高脂肪、铁质和蛋白质,发热量大,属于热性食物,所以,冬天人们特别喜欢吃。特点:油而不腻,清香爽口。
七、甑糕
    甑糕是由糯米和枣闷蒸而成,关键是适时加水掌握火候。虽不及八宝米,在晋南一带也久负盛名,因为它是用特殊的器皿蒸煮,一粘二甜,老少可口,如与涝糟合煮少许,饮之,更是别有风味。为新绛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特点:软、粘、甜、热,喜甜可多放白糖,宜热食。

景点推荐:
    1.白胎寺:又名普代寺。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又予补修,现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阁、垛楼、释迦殿、后大殿、两厢配殿等。
    2.碧落碑:在山西新绛县城内龙兴寺。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碑在观内,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龙兴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改龙兴寺。碑文书法厅古,行笔精绝,以大篆著名。
    3.绛州三楼:指钟楼、乐楼、鼓楼。在山西新绛县城内。明、清时州府县城多有市楼,俗称鼓楼,唯绛州(今新绛县)三楼并峙,南北排列,都在州府衙门东南。钟楼在前,乐楼居中,鼓楼偏后。
    4.运城福胜寺: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光村。寺区林荫蔽日,寺址高耸。建筑高低层迭,错落有致。唐贞观年间敕建,宋、元两金代曾予补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修。
相关攻略
相关线路
相关咨询

山西旅游热线手机版-u0351.com